顶点小说 > 乱明风云 > 四十八、《火龙经》和《神器谱》

四十八、《火龙经》和《神器谱》


一、火龙经

        作者焦玉其人,一直是中国古代火器史上的一个谜团。    .据书中焦玉自序,该书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年一1368年传自一位神秘人物 止止道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焦玉“幼猎儒书,穷所将略,遨游四海,参访有道”,至正间一说至正三年遇止止道人于天台山,即以师礼事之,从游三年,于武夷山得止止道人所授火攻书。

        至正十五年1355年,朱元璋起兵和州,焦玉按师授之法制火龙枪4o支进献,太祖命大将军徐达演试,“势 若龙飞,洞透层甲”。洪武十年1377年春三月,谙封护军平蛮副元帅、掌管神机火药火器大都督;永乐五年14o7年奉天征讨,救封“平虏大将军,统领马步先锋元帅”;永乐十年钦救“督制两广军务、护国安邦、忠诚武烈挂印大元帅,平苗大将军,爵封东宁伯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如此言之凿凿,功名赫赫的焦玉,在明初史籍文献中,并不能见其踪影。明朝第一代东宁伯名焦礼,为蒙古族,因守边有功,天顺元年1457年始受 封。可知焦玉的种种头衔是不大可靠的。有人认为焦玉为东宁今安徽宁国籍人,“东宁伯”为焦玉后人所托改。此说尚未找到任何文献依 据。

        能够说明历史上确有焦玉其人的外证,仅见诸明人赵士祯神器谱。该书记载:“太祖高皇帝肇造区夏,成祖文皇帝三犁虏庭,建置神机诸营,专习枪炮,以都督焦玉辈掌管。”7但此条史 料并不足以证明火龙经为明初着作,只能说明火龙经之类的火攻书嘉靖间已有流传。焦颤火攻掣要序言称赵士祯藏书中有海外火攻神器图说,实即火龙经之别本。换言之,赵士祯所本也仅是火龙经焦玉序言而已。此外,上海图书馆藏题明焦玉撰火龙阵图阴符说十卷抄本,前亦有东宁伯焦玉序,据称该书内容与火龙神器阵法颇多练联系。

        二、神器谱

        神器谱,明赵士桢撰。赵士桢,字常吉,号后湖。浙江温州乐清县人。关于他的名字,史籍记载不一,有作"桢",有作"祯"。就在神器谱中,亦因各版本不同而各异,艺海珠尘本、玄览堂丛书本均作"桢",澹生堂书目作"祯",千顷堂书目卷十三作"桢",卷二十六却作"祯",而日本古典研究会行的和刻明清资料集第六集中神器谱解题以为"桢"是"祯"的误刻。今据赵士桢手书明代重建汉东瓯王庙记:"试中书舍人事、直文华殿典理秘书、郡人赵士桢书"原件,应作"桢"。关于他的生卒年代,亦不可确考,据万历三十一年16o3年赵士桢所进防虏车铳议中"臣行年五十"句,可推知其生年约在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。赵姓在乐清为世家,为宋太宗之后裔。赵士桢的祖父赵性鲁,官至大理寺寺副,曾入史馆,预修大明会典.工诗词,尤精书法。岐海琐谈称其书法"壮岁妍妙飞动,自成一家,晚益清劲遒逸,自中规度",因此而受宠于明世宗。赵士桢受其影响,亦擅长书法。为太学生时,游于京师。他把自己的诗作题写在扇子上,被宦官带入宫中,酷爱书法的神宗皇帝看到了,极表赞赏,遂以布衣召人。万历六年1578年,授鸿胪寺主簿,后又受召入直文华殿,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,晋升为中书舍人,"又十余年不进秩以殁"。据此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三金华二名士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可知,赵士桢任中书舍人十年以上。因此他可能在万历三十四年16o6年以后的某一年去世的。如果把"十余年"作中间数十五年计算,那么他可能是在1611年前后去世的。新版乐清县志据此将其卒年定为1611年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士桢的家乡温州,常遭倭寇的侵扰。赵士桢自小就了解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。抗倭名将戚继光等都曾使用过火器,收到一定的效果。但当时的火器缺陷也很多,亟待改进。赵士桢为此注意研究军事及火器技术的书籍,留心访求神器。他与戚继光的部属林芳声、叶子高、吕概等关系密切,从他们那里了解倭寇所使用火器的情况,并与他们共同研讨火器的制作。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,赵士桢在温州同乡平阳人游击将军陈寅处见到西洋番鸟铳后,很受启。即向因进贡而留居北京的土耳其掌管火器的官员朵思麻请教。其间见到朵思麻收藏的噜嘧铳。他详细观察和询问了该铳的结构、制造和使用方法。在长期积累和钻研的基础上,赵士桢不顾讥笑,不畏打击,自家出资,邀集工匠动手研制。在朵思麻的协助下,先后制成鹰扬、震叠、翼虎、三长、奇胜等新火器,并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将式样呈献给朝廷,疏请制造。万历三十年16o2年,经由刑部尚书萧大亨主持,会同工部、兵部在京城宣武门外进行会审。结果确认"器械委果锸利,制度委果精巧",建议大批制造,并予以嘉奖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士桢研制的火器,由于糅合了各种火器之长,各具特色。如他改造了噜嘧铳,在铳内安装了机械回弹的枪机,具有“拨之则前,火燃自回”的特点;“鹰扬炮”能安在战车之上,可用“水溜”,即有用水冷却装置,大大延长连续作战时间;“翼虎铳”,使用三颈火龘药罐,能加快装弹度;“震叠铳”为上下双管铳,特制的瞄准装置能使上下铳管同时瞄准一个点;“迅雷铳”为多管铳,可连,当长枪与敌格斗;“九头鸟”适应夜间难于瞄准,可多弹齐;“三长铳”集轻便、快捷、平稳三个特点于一身。另外,赵士桢还明了“火箭溜”,是一种滑槽式的火箭射装置,保证火箭能沿着目标方向飞行,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命中率。上述各种火器的创制,把明代后期的武器研制推进到一个新的展阶段。赵士桢在研制各种火器的过程中,还撰写了神器谱、续神器谱、神器杂说、神器谱或问、恭进神器疏、防虏车铳议、铳图等论著。这些论著原刊行于万历年间,后不知所藏。今国内仅存源于万历刊本的艺海珠尘本和玄览堂丛书本,但图文都不完备。日本古典研究会行的和刻明清资料集第六集中有神器谱五卷,内容较为详备,包含了上述赵士桢的论著。

        神器谱共分五卷,卷一是圣旨、奏疏的汇集,从九篇奏疏和八道批复的圣旨中,可见赵士桢屡请制造神器的过程。赵士桢反复论述神器对富国强兵的重要性,阐明制造神器的目的,解说各种神器的性能、制作过程等。从中也可体会到明末官员保守,军政龘的情形。卷二是原铳,分别说明并图示各种火器的构造、制造原委、特点及使用方法。对各种铳均绘有全图、各部件的剖示图,并对制作、安装、使用、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介绍。卷三是车图,主要介绍鹰扬铳车、冲锋火车、车牌的构造和阵法。对车队的编制、装置、队形及整队的各种武器搭配组合都有形象的图示说明。卷四是说铳,主要阐述何谓神器及其在军中的地位,器与兵的关系,对制铳、制弹龘药的材料、燃料选用,弹龘药的制作方法、用法,铳手的教习方法等,都有详细的说明。卷五是或问,为驳倒反对者的诘难和解答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,赵士桢胪列了五十五条问答,从不同角度列举、比较、补充解说各种神器的优劣及其在不同地区、气候、战况条件下的使用、保养、维修的方法。神器谱各卷,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赵士桢关于火器制造和使用的理论,它表明赵士桢不愧为我国明代杰出的火器研制家。


  https://www.lvscwx.cc/books/13/13081/2046411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lvscwx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vscwx.cc